欢迎来到中员教育 江苏 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申论范文:“尽责”当成为一种“习惯”
【 日期: | 浏览次数:1930 】
“尽责”当成为一种“习惯”
  没有责任,谈何担当,没有担当,谈何为官。“责任”,本来就是一种职责和任务,体现了一个人的态度和原则、习惯和思想。倘若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能“勿忘人民,敢作奉献;鞠躬尽瘁,奋发有为”,把“尽责”当成一种“习惯”,只要久久为功,一定善做善成。
  尽责问题,一直都是党员干部最突出的问题。从大老虎到小苍蝇,从大机关到小基层,有多少党员干部因失职失责、习惯不好,走上犯罪的道路。责任唤醒担当,习惯成就梦想。一个有血性的民族,如果连最起码的责任都不敢承担,谈何安宁?一个有党性的干部,如果连最起码的责任心都没有,何来为民?如果党员干部上班时间心不在焉,饭堂吃饭很少见到,晚上下班推迟回家,敏感问题经常推诿,表面看似风风火火,并把这种恶习“炼成”习惯,他一定不会是有责任、敢担当的好干部。
  作为一名党的干部,不管身处什么岗位,无论担任什么职务,都要把为民之责、连心之责、联动之责和清廉之责作为一种习惯。
  要尽为民之责,把勤走亲为、脚踏实地当作一种习惯。若要群众有“获得感”,党员干部必须勤走亲为、脚踏实地,有尽职尽责的爱民之德。时时做到以德为先,以德服人,真诚地跨进百姓的门槛,与百姓同坐一条板凳,同饮一壶茶水,同聊一个话题,找准为民的切入点、服务的出发点、解题的落脚点,要把话说到百姓心坎里,把爱注入群众血管里,把心放进为民的工作中。只有以爱民之德、为民之心、谋民之力,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那就尽了为民之责。
  要尽连心之责,把坐热板凳、小火慢炖当作一种习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党员干部要用真心换民心、用时间换感情,用耐性换效益。做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实现“联系不漏户、党群心贴心”。与百姓同坐一条板凳,与群众合炖一锅“鸡汤”,与农民共添一把柴火。见面一个“拥抱”会感动心肺,内心一句“懂得”会暖到落泪。只有“拥抱”,群众才会把你当亲戚当知己,只有“懂得”,群众才能品尝到原汁原味和真情真味。
  要尽联动之责,把联之以心、动之以情当作一种习惯。联之以心,就是以心灵沟通,以行动说话;动之以情,就是以情感搭桥,以实效见证。党员干部要把心放在基层、用在基层,真正倾听群众呼声、真诚关心群众疾苦,用真心去打动对方,用真情去取信百姓。要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只有踏踏实实地用心工作、扎扎实实地为民办事、切切实实地惠及民生,百姓才有更多的获得感。
  要尽清廉之责,把淡化物语,不贪不占当作一种习惯。党员干部不能有非分之想,不谋求大发横财,要在仕途上构建廉洁人生。只有一生廉洁,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社会,对得起组织,只有管得住手脚,稳得住心神,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才能一生清清白白、干干净净。老百姓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为官公平、办事公正。党员干部如果唯利是图、任人唯亲,不把一碗水端平,那就是水洒在自己身上,伤在百姓心里。

电话: 400-025-7037,0510-81080696  地址: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18号金鼎广场19层C座(三阳广场站)
版权所有:无锡中员未来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网络支持:中国无忧互联    备案号:苏ICP备19047934号-1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