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女子为等丈夫上车阻拦高铁关门”的视频不断发酵。视频显示,在由合肥开往广州南的G1747次高铁列车上,一女子以等老公为名,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并提出让检票员放行等要求。近4分钟的拉扯,让不少网友表示“气炸了”,也不禁为行车安全揪心。
“太自私了”“包车了吗”“拉入黑名单吧”……尽管事件并未造成列车的进一步晚点,但该女子的行为还是受到了网友的一致谴责,不少人更是给出事件的“最优解”:要么劝阻乘客赶不上高铁迅速改签下一趟,要么列车乘警迅速采取强制措施保证优先发车。无论如何,以任性对抗规则,对违规束手无策,暴露出规则意识在培养和执行两个层面的不足。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一个人对规则的漠视,往往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八达岭老虎伤人”事件中,当事人无视园区警示和工作人员提醒,导致悲剧发生;八旬老太为了祈福,向飞机发动机扔硬币致航班延误,令人后怕……同这些人一样,拦高铁的女子为了一己之私“绑架”全车乘客的做法,都存在侥幸心理。在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则社会,总有一些人觉得遵守规则就是吃亏,只有到了生死一瞬的时候,才打心底里生出对规则的敬畏。
身为父母,在孩子眼里当言传身教;身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当做表率。显然,拦高铁的女子的做法,有违父母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凸显责任之匮乏,守规之淡薄。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列车需要按照轨道行驶,社会秩序必须遵循规则。某种意义上来说,列车车厢构成了一个微型社会,将个人凌驾于公共秩序之上,就逾越了权利的边界,构成了对公共利益的侵犯。面对违规之举,法律也要有尖利的牙齿。我们固然提倡执法要有温度,但对待“越轨”的行为更要有力度,决不能止于批评教育,更不能畏手畏脚。
更进一步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意味着,不仅要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也要保证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让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的更新速度,跟上国家社会的改革发展速度;让社会治理水平满足人们的公共生活需要,这是现代化目标的应有之义。
距离2018年春运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29.8亿人次。每年一次的大考,是对铁路、民航、高速公路的全面检验,也是对乘客素质和规则意识的温馨提醒。维护一个安全有序、文明祥和的旅行环境,是每一名乘客的权利和义务,而营造一个法治理念至上、规则意识先行的公共生活,又何尝不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共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