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员教育 江苏 站!
     您的位置:首页  >>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159)
【 日期: | 浏览次数:2183 】
1.

只有敢于进行舆论监督的媒体才更有公信力和影响力。在互联网、手机等新技术条件下,一个地理位置上极为偏僻的地方发生的一件事,只要其本身具有足够的社会关注度,要不了多久,地球人都会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主流媒体如果对一些不正常的现象、问题不揭露,对一些事件背后的隐性矛盾不分析,公众就不太会信任你,最终还会离开你。不断失去读者,主流媒体就会逐渐边缘化。而这,将直接导致党和政府的主张、意图、决策等不能有效地传递。

下列选项中,最恰当地概括了上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新技术条件下,媒体的监督责任更加重大

B.不进行舆论监督的媒体会失去生命力

C.主流媒体必须取得大众的信任

D.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和政策宣传必须两者并重

2.

真正美的东西,都是充满了感情的。面对美的东西,我们常常一往情深,或者一见钟情。而感情这个东西很奇怪,一方面,它是个人的,富有极端强烈的个性色彩,只有达到高度个性化的时候,它才是最真挚的。正因为这样,感情这个东西常常是隐秘的,人与人之间难于传达,所谓父不能喻之于子,夫不能喻之于妻;然而,另一方面,感情这个东西却又最具有社会性,最需要普遍的传达,最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人们容易对美的东西产生真情

B.感情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

C.充分体现个人意志的情感才是真挚的

D.人们之间的感情是隐秘的,不易传达

3.

《左传》上有“一鼓作气”的话,是说战斗的,后来所谓“士气”就是这个气,也就是“斗志” ,这个“士”指的是武士,孟子提倡的“浩然之气”,似乎就是这个气的转变与扩充,他说“至大至刚”,说“养勇”都是带有战斗性的,“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义”就是“有理”,或“公道”。后来所谓“义气”,意思要狭隘些,可也算是“浩然之气”的分支,现在我们常说的“正义感”,虽然特别强调现实,似乎也还可以算是跟“浩然之气”联系看的。至于文天祥所歌咏的“王气”,更是跟“浩然之气”一脉相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气的概念演变

B.解释《左传》中的“一鼓作气”

C.气是积极战斗的

D.“一鼓作气”与“浩然之气”一脉相承

4.

人们的负面情绪增多,首先是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秩序发生病变的反映。如果社会制度能够让大多数人受益,如果社会弘扬社会公平正义有明显成效,就不可能出现较多公众不信任、不相信政府的情况。所以,一旦有公众表达了不信任、不相信政府的意见,政府就应该看作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自己的工作出问题了,就应当立即深刻检讨,查找工作中的问题,承担责任,并努力解决问题。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

A.政府的工作出了问题人们就会产生负面情绪

B.不信任、不相信政府的人主要是利益受损的人

C.政府查找、解决自己的问题能换取公众的信任

D.化解人们的负面情绪是政府改进工作的契机

5.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文学家等等大名鼎鼎的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太阳、星星、月亮,那么,不能发巨大光亮的人,可不可以心里想着“只做一支蜡烛也好”照亮身边的一圈人,照亮身边这个社会的角落?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蜡烛竭尽全力奉献社会,值得赞扬

B.蜡烛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值得赞扬

C.只要对他人有利,对社会有利,再小的奉献也是伟大的

D.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心里装着他人、装着社会,就是伟大的


1.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表面主旨。本段文字的中心句为第一句,论述舆论监督对于媒体的重要性,后面分别阐述失去公信力的媒体最终面临的后果,用来支持这个中心,故B选项正确。A项中的“媒体的监督责任更加重大”在原文中并无反映;C项过于宽泛,没有扣住“舆论监督”这一中心;D项说法本身没有错,但偏离了主旨。故正确答案为B。


2.答案: B

解析:

据提问“意在”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

材料中先用“真正美的东西都是充满感情的”引出“感情”这个词,然后用“一方面……另一方面”分别叙述了“感情”的特点,即“感情的个人性”和“感情的社会性”,B项完整表达了文意。

人们容易对美的东西产生感情,A选项偷换概念,将”感情“换为”真情“,故A选项错误。整个文段要表达的是感情既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同时又具有社会性,C选项以偏概全。文中提到“感情这个东西却又最具有社会性,最需要普遍的传达,”而选项中确实“不易传达”这是错的,D选项混淆是非。

故正确答案为B。


3.答案: A

解析:

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隐含主旨题。

>文段中首先说《左传》中对“气”的解释,接着又讲了“气”在“后来”和“现在”的含义。整个语段是一个承接关系,强调的是时序性,也就是强调“气”这一概念的演变过程。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的确解释了《左传》中“一鼓作气”的意思,即>所谓“士气”就是这个气,也就是“斗志”>,也提到“气”是正面的,以及>“一鼓作气”与“浩然之气”一脉相承,>但这些都只是材料内容片面的复述,并不能概括整个文段的主旨,故排除B、C、D。


4.答案: D

解析:

A项语气过于绝对,B、C两项文段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从最后一句“所以,一旦有公众表达了不信任、不相信政府的意见,政府就应该看作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自己的工作出问题了,就应当立即深刻检讨,查找工作中的问题,承担责任,并努力解决问题。”可以判断,D项是正确的。


5.答案: C

解析:

根据提问和材料可知,本题属于隐含主旨的道理推断题。

材料的连接词“不是”,“不是”,“可不可以”可以看出后面的内容是重点,同时材料最后用反问句强调每个人都可以心里想着做一支蜡“照亮身边的一圈人,照亮身边这个社会的角落”,每个人都可以对他人奉献,C项表述体现了“蜡烛小但仍可发挥有益作用”。

A、B项表述片面,没有挖掘出文中更深层次的含义,排除;D项有点偏离主题,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电话: 400-025-7037,0510-81080696  地址: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18号金鼎广场19层C座(三阳广场站)
版权所有:无锡中员未来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网络支持:中国无忧互联    备案号:苏ICP备19047934号-1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