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完成1--5题!
1.平心而论,很多时候环保部门不是不作为,而是多头管理致使监管缺位,由于环保部门是隶属地方政府的工作部门,所以在环境执法中往往要看政府的脸色行事,很难真正“硬”起来。一旦出现环境污染事件,首先被问责的往往是“平时流汗、出事流泪”的环保局局长。眼下,唯有打破多头管理、明确职责范畴,或许是一副能让环保部门不那么尴尬的良药。遗憾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多头管理却总是“理不清还乱”。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多头管理的问题一时难以根治
B.环保部门在执法中需要看政府的脸色
C.打破多头管理可使环保部门不再尴尬
D.监管缺位是环保部门不作为的根本原因
2.在法国、德国行车,绝大多数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都能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以及他们彼此间的礼让、和谐,使得无论是在高速公路上,还是在西欧城市繁华狭窄的街道上,司机都能找到一种“放松感”和“信任感”。作为一名不熟悉路况的外国人,记者仅仅依靠奔驰E级车上配备的车载、便携式导航仪以及路书,就可以沿着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安全、快捷地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在法、德能顺利行车的原因
B.在法、德行车让能让司机产生“放松感”和“信任感”
C.法、德发达的交通网使行车快捷方便
D.法、德的马路上的文明
3.在西方思想史中,像卢梭那样具有重大影响和广泛争议的人物不多,他有一句很著名的遗言:“我把我的一生献给真理。”这也是他的座右铭,他的一生都在为之奋斗。他的书起初并没有产生太大的社会影响,只是引起很多争议。如果有影响,也只限于学术界。他的思想产生社会影响是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社会契约论》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广大普通民众开始受到影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卢梭如何为自己的座右铭而奋斗
B.卢梭的思想被社会接纳的过程缓慢曲折
C.《社会契约论》如何被百姓认可
D.真理总是要经历波折才能推动社会发展
4.体育是适应人类生产、军事和健康等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活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使体育精神进一步国际化,但同时由于商业运作和利益驱使成分的增多,在某些方面,体育也开始背离初衷。不可否认,体育很难脱离开社会背景而发展,但更为重要的是,体育是人类社会追求进步的一种象征,一旦违背了这一意愿,体育对人类的作用会减弱,最终将失去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这段话支持的主要观点是( )。
A.体育是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因而发展体育不能违背这一初衷
B.现代体育的发展有可能导致体育自身的消亡
C.体育的发展要为人类自身的进步做贡献
D.体育对人类的作用因现代体育的发展而减弱
5.我国的矿产资源利用方式还比较粗放,一些地方采富弃贫、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的现象较为普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为30%和35%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大中型矿山中,几乎没有开展综合利用的矿山占43%。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强度进一步加大,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难度将越来越大。
这段话主要强调我国矿产资源应( )
A.加快转变矿产资源利用方式
B.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
C.下大力气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强度
D.严厉制止矿产开发中的浪费行为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参考解析
1.A【解析】根据文段最后一句话可知A项正确。B、C项说法过于绝对,须分别注意文段中的“往往”和“或许”一词;虽然文段第一句话说“多头管理致使监管缺位”,但并未提到环保部门不作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由此可判定D项说法错误。
2.D【解析】B、C项是对文段部分内容的概括,不能体现整段文字说明的意思,排除;A项,文段说明了在法、德顺利行车的原因,但是没有指明原因是法、德的道路文明,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都能遵守交通法规,能够互相礼让,概括不当,排除;D项准确地概括了本段文字意在说明的问题,所以正确答案选择D。
3.B【解析】材料为总分结构,先宏观概括卢梭有重大影响和广泛争议,接下来具体论述他一生为真理奋斗,但他的书起初并无较大社会影响,直到法国大革命开始,他的思想才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A选项和C选项均为材料部分内容,D选项主题词为“真理”,而材料主题词为“思想”。综上,正确选项为B选项。
4.C【解析】文段提到体育是适应人类生产、军事和健康等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活动,但是慢慢背离了其初衷。紧接着引出文段的重点“但更为重要的是,体育是人类社会追求进步的一种象征,一旦违背了这一意愿,体育对人类的作用会减弱,最终将失去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也就是说体育不能违背初衷,要为人类自身的进步做贡献。因此,答案为C。
5.A【解析】据提问该题是表面主旨题。
全文采用的是分分分的结构。从文章中可以看出,我国矿产资源的利用方式比较粗放,导致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偏低,因此,文章强调的是转变矿产资源利用方式,故正确答案选择A选项。题目中要求找到强调矿产资源的内容,B、C、D选项都是A选项的一份方面。
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