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员教育 江苏 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备考资料  >>  
行测文冲刺
【 日期: | 浏览次数:2974 】

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考纲未变

2015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和2014年的考纲一字未变,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考纲设置传递着很好的福音,就是大家之前的复习方向和策略是正确的,假设今年大纲变化非常的大,那么在下面短短几天的备考时间里压力会非常大。所以从现在的状态来讲,大家的复习第一是有效,第二是有备而来。

二、言语题型分析

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分为三部分:片段阅读、选词填空。预计主旨概况题和意图判断题仍将是片段阅读中占比最大的王牌题型,片段阅读的技巧较多,在精讲班的时候已经给大家介绍了很多。很多同学在选词填空上认为是规范的表达,规范的表达只是考察有没有病句,在国考当中已经默认你已经具备了规范的表达能力,所以不会考察语病,会考察优化表达。例如语句排序题是给出六到七个句子要求重新排序,找到准确的顺序,而且既连贯又准确。有的同学可能将文段读了四遍才答对了,用两分钟答题都不够。除此之外,语句衔接题是在文段中挖去一句话,选出最适合填入横线的一项。这些题目都是间接考察优化表达的能力。也就是说在言语的一些题目中不是对错选项的判断,而是更优选项的比较。大家要建立择优的概念,而不是对与错的概念,更多的是择优性。大纲中的例题没有任何的改变,依然是沿用了2012年的真题,一道是意图判断题,还有一道逻辑题。所以大家在复习思路上没有任何其他的选择,只有在真题当中找到该找的路。

三、阅读速度是王道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量应该还是40道,参考时间35分钟。再去掉3分钟的涂卡时间,还剩32分钟,平均每道题只有不到50秒的时间。并且,2014年的片断阅读每道题247个字,2015年的应该在250字左右。正常人每分钟阅读的字数是180字左右,而言语理解与表达要求考生在不到50秒的时间内阅读并且理解250个字,并且给出正确答案,这是一个高难度的工作。所以,又回到老话题,言语理解与表达并不难,尤其是对片断阅读来说,难的是如何提高阅读速度。


第一章   关联词语常识

在精讲班,我们已经给大家强调片段阅读也好、篇章阅读也好、选词填空也好,都有题干部分,即一定文字量的句子或篇章,句子中间或句与句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通常是由关联词语来连缀完成的。学好关联词语,可以帮助我们顺利地找到主句或主词,分清句子或词语在作者心目中的轻重地位,在解题的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联词语与句群关系对应表

句群类型

关联词语

前句

后句

并列关系

又、同样、同时、也…,也…、又…,又…、 既…,又…、一边…,一边…、 有的…,有的…”、“有些…,有些…”

(轻)

(轻)

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并、并且、也、 还、甚至、更

因果关系

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由于…,因此/因而…、可见、 看来、总之、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概而论之

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其实、 事实上、实际上、只是、不过、然而、却、遗憾的是

条件关系

只要…就…、“如果…就…、有…,就有…、倘若…就…、如果…那么…、一旦…就…、假若…则、只有…才… 、除非…才…、 没有…就没有…、不…不…、 除非…不…、除非…才…、除

非…否则不…、如果不…那么不…

让步关系

即使……,也……

取舍关系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不是…而是…        

()

()

承接关系

首先…然后…、…便…、…就…、…于是…


第二章  阅读题“十五选十五不选”

1.要素最全的项选,要素不全的项不选

2.提炼故事的项选,复述故事的项不选

3.相对表述的项选,绝对化表述项不选

4.揭示论点的项选,例、引中的项不选

5.主题句等义项选,辅助句信息项不选

6.话题适当的项选,话题失当的项不选

7.真金命题的项选,虚假命题的项不选

8.概括穷尽的项选,语义片面的项不选

9.结合题干的项选,游离题干的项不选

10.意思单一的项选,意思重复的项不选

11.信息强势的项选,信息弱势的项不选

12.形式较长的项选,形式较短的项不选

13.客观化表述项选,抒情化表述项不选

14.实在推论的项选,不当推论的项不选

15.事物实指的项选,事物指代的项不选

第三章  片段阅读

(一)主旨概括题

主旨概括题,即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进行概括归纳或者把握中心主旨。主旨概括题的提问方式通常带有主旨主要核心主题中心概括等提法。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这段话主要谈的是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强调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对这段文字复述最准确的一项是等。 

(二)意图推断题

意图推断题,即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把握作者说话的意图、目的、初衷。这种题型提问方式通常带有“意在”、“想要”、“推出”等提法。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意在阐明”、“这段文字意在强调”、“通过这段话,作者想表达的是”、“本文作者通过这段话最想传达给读者的观念是”、“上面这段话最想表达的意思是”、“这段话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这段文字主要想说明的是”、“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这段话告诉我们”、“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推出的是”、“这段文字着重抒发怎样的感慨”等。

(三)态度观点题

态度观点题,即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把握作者的态度观点、倾向性或者对某事的评价。态度观点题的提问方式通常有“作者的原意”、“作者的态度”、“作者的观点”、“作者的评价”等提法。常见的提问方式有“通过这段话可知作者的观点是”、“作者支持的观点是”、“作者认为××××有无道理”、“作者认为××××是否正确”、“作者对××××的态度是”、“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与文章作者态度不符合的是”、“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等等。

(四)细节推断题

细节判断题,主要考查考生迅速辨别文段细节信息的能力。该题型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文段判断四个选项的说法正确与否,通常选项范围涵盖较广,涉及文段的各个方面和细节信息。正因为是对题目细节的考查,所以在出题的过程中容易设置思维陷阱。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等。

(五)词语理解题

词语理解题要求考生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的准确含义,考查考生把握词语或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特定含义的能力。这种题型不同于选词填空题,并非考查考生对词语具体含义的准确理解和搭配能力,因此考生针对这种题目作答时要做到结合文段语境进行分析,此外还有一些标志性的引导词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解题。在提问中通常有部分词语或语句用双引号标注,要求考生对这部分词语或语句加以理解。通常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对文中划线部分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可以理解为……”、“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指的是”等等。

词语或语句的含义就是前后文互为解释的语句内容,这一原理源于语境的理论,在一个文段中上下文被称之为“小语境”。一般词语含义的解释项为其前面的语句内容,而一般答案出现后置语句中时都会有一定的形式标志,如“:”;“、”“——”“(   )”等等。

(七)语句排序题

2008以来,国考中出现了语句排序题,每年题量也有所变化。2013年国考真题中也出现了2道语句排序题。语句排序题是给考生6个打乱顺序的句子,要求考生将句子按照顺序进行重新排列。这个部分往往耗时较长,影响考生做题速度,应当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解题步骤

1. 先入为主定首尾

由于这类题目的选项均为数字序号,所以,在阅读时,我们要一上来就看具体的句子。通过已有的知识作一个大致判断,比如哪一句或几句可能做首句或尾句,哪一句或哪几句绝对不可做首句或尾句,从而排除掉一些选项,重点考察余下的选项即可。

①具有但是其实实际上不过等转折词的句子,一般不作首句。

②单独由因为……”引领的表示原因、单独由以致以至于所以的引领的表示结果的句子,一般不作首句。

③单独由而且然后引领的句子,一般不作首句。

④单独由那么否则等引领的句子,一般不首主句。

⑤由另外不如等引领的句子,一般不作首句。

⑥有言外之意是就是说等字眼的句子,一般不作为首句。

另外,有这(那)这些这种……”这一……”他(它)们其中等指示代词的句子,一般不作首句。

 引出一个新话题、具有总括特点的判断句常常作为首句,条分缕析、具体到某个话题内部的句子不是首句。

2.利用逻辑定顺序

    在解题时,我们往往遇到这种情况,即有两个以上的选项给出的首、尾句都是相同的,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考察中间几个序号的先后顺序。正确选项的中间序号的前后句之间都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时在文字上会有明显的提示。比如“但”等转折词引领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必然与之紧邻的前一句意思相反;再比如有“这一××”字样之前的句子,必然会有“××”这个词出现。

    3.考察选项巧答题

    在时间有限时,我们可以直接考察选项来解题,具体方法就是国考“选词填空”里所使用的“优势选项加优势认识”的方法。

    4.通过语感细核对

     在通过上述方法初步得出一个选项时,可以通读一下,通过语感来判断所选定选项正确与否。错误选项常常拗口绕舌、意不能属、云山雾罩、不明所以;正确选项读起来文从字顺、层次清晰、论证严密,一气呵成。

第四章  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题型是先呈现一个句子,在某些关键词的地方留出空格,要求考生从题后提供的四个词选项中选出一个词填入句中空格内,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最连贯。选词填空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词义的辨析,而被辨析的词主要是同义词或意义相近的词,造成了辨析词义的困难。要正确使用词语,就要学会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因此考生应抓住相异语素,注意辨别同义词或近义词在词义、词性、词的感情色彩、词的轻重、词的运用这几方面的细微差别。

(一)实词的辨析

正确使用实词,首先要正确理解实词,这里谈的理解,并不是要求准确无误地写出某个词语的静态词义,而是要求读者能够意会某个词语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的词义,准确辨析某个词语与其近义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适用程度。其次,正确使用实词,要善于辨析词语。在日常学习和语言实践中要把主要功夫下在辨析近义词上,尤其是只有微差的近义词上。

常用的辨析同义词的方法有如下三大类别:从词义上辨析,从用法上辨析,从风格、适用场合上辨析。

1.从词义上辨析

(1)词义适用的范围。在一组同义词中,其词义的范围是不一样的,有的适用范围大一些,有的适用范围小一些。比如灾难灾荒局面场面。

(2)词义程度的轻重。不少同义词,它们所表示的事物在概念上差不多,但程度上有的轻些,有的重些。比如爱好嗜好准确精确。

(3)词义的感情色彩。有些词词义基本相同,但是表现的感情色彩不同,有的带褒义,有的带贬义,有的只是中性词。。

2.从词的用法上辨析

(1)从词的搭配上辨析。在语言使用实践中,一组同义词中,不同的词往往有不同的固定搭配对象,如交流交换。又如发扬发挥。

(2)从词性和造句功能上辨析。如阻碍障碍,前者是动词,主要用作谓语,如阻碍交通,阻碍他人等;后者是名词,主要作主语、宾语,如障碍排除了、设置障碍等。

    3.从词的风格上辨析

  从词的风格上辨析。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二是气氛的随和与庄重。

4.从适用场合上辨析

从一般用词与文学作品用词方面辨析。一般用词与文学作品的用词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一定区别,文学作品的用词往往注重体现感情,更注重形象。比如,一般日常说话或一般性文章为鸟儿在天上飞,文学语言上却往往写成鸟儿在天空飞翔

(二)成语辨析

1、正确理解成语的特定含义

从内容上看,成语的含义具有整体性。有的成语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但更多的成语出自历史典故或古诗文,从字面上去理解就会出笑话,还有的成语含有比喻义,要透过表面意义去理解它的真正含义。比如,把“胸有成竹”讲成“胸膛中有长成的竹子”,肯定会让人笑话的。

2、正确使用成语的规范形式

成语的结构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延续下来并已约定俗成的,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改变。比如,不可以把“对牛弹琴”说成“对驴弹琴”。

3、正确掌握成语的辨析方法

—般地说,辨析成语与辨析其他词语的方法是一致的,都要把它们放到相关句子的语境中去仔细推敲。在多种方法中,准确理解其含义和正确把握其感情色彩更为重要。比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从表面上看差不多,实际上它们的意义和感情色彩截然相反,在句子中是不能换位的。


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是行测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历年大纲的规定,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通过历年真题的分析,常识判断呈现出广覆盖、重基础、贴生活、系时事的特点。

一、常识判断考查范围广泛,体现广覆盖的特点

大纲里有明确的范围要求,考查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内容。内容多样并且考查范围广泛。

三、国考常识判断重视科技知识的考查,最近几年科技考查比重较大,尤其是生活科技,地位越来越重要,凸显了国考常识关系民生生活的特点

2013国考常识科技常识占到了28%的比重,2014年科技常识占到了30%的比重。在所有考查方向中,比重最大。

这也要求我们在接下来的备考中关注科技常识,尤其是生活中的科技知识。

四、国考常识判断契合当年时事知识,法律偏重新法的考察

虽然法律的比重在国考常识中不断下降,但是连续两年下降后,预计2015国考会呈现上升趋势,并且两年来没有考察到新法内容,预计2015年会有新法知识的考察。参加2015年的国考,大家还应该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加强依法治国,依治执政、依宪执政等内容,对宪法的发展过程要特别熟悉。


附:一、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重点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五个体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①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②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③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④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⑤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五个坚持)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3.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②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③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④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4.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项重大任务,这就是:

  (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2)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3)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4)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5)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6)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6.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7.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8.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9.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①健全依法决策机制,②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③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④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10.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11.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1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

  13.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

电话: 400-025-7037,0510-81080696  地址: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18号金鼎广场19层C座(三阳广场站)
版权所有:无锡中员未来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网络支持:中国无忧互联    备案号:苏ICP备19047934号-1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