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我国《教育法》,受教育()。
A.只是我国公民的权利
B.只是我国公民的义务
C.既非我国公民的权利,亦非义务
D.既是我国公民的权利,也是义务
2.与“孟母三迁”这个典故所反映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相吻合的说法是()。
A.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的“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B.英国高尔顿的“人的能力得自遗传”
C.美国詹森的“人的智商80%来自遗传”
D.美国华生的“让我们把能力倾向、心理特征、特殊能力遗传的鬼魂统统赶走吧”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认识学生的地位是()。
A.教育活动的客体
B.教育活动的主体
C.既是客体也是主体
D.不是客体也不是主体
4.从获取经验的性质看,教学过程的重要特点是以学习()为主。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
5.教师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这体现了资源管理学习策略中的()。
A.条件管理策略
B.他人支持策略
C.情境管理策略
D.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
答案及解析:
-
1.D【解析】《教育法》第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故选D。当提到“义务教育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需要注意义务教育不仅仅是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的义务,也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义务。
-
2.D【解析】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及英国高尔顿的“人的能力得自遗传”及美国詹森的“人的智商80%来自遗传”都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而D项否定遗传的决定作用,强调后天因素的影响与孟母三迁中对环境影响的强调有异曲同工之意,且根据经验可知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因此选择D。同样强调环境等外在因素对人的发展影响的还有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洛克的“白板说”等。
-
3.C【解析】教育的过程是知识的传播过程,教师作为传授者是主体,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是客体;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又是主体,知识是客体。因此选C。关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论中比较著名的还有新课改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和“双主体论”倡导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双方都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
4.B【解析】教学过程主要是学习已有的文化知识,而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原创性认识,主要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区别于科学家的认识活动。教学过程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学生主要通过“读书”、“接受”现成的知识,然后再去应用和证明,可避免人类历史上曾经历过的曲折和失败,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系统的掌握大量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内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教学中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实验、演示、教学录像,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调查,设置模拟的生活情境等方式。
-
5.B【解析】资源管理策略包括(一)学习时间管理。通过一定的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利用学习资源。(二)学习环境的设置。注意自然条件和设计好学习的空间(三)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进行自我激励,包括激发内在的动机、树立学习信心等(四)学习工具的利用,善于利用参考资料、工具书、电脑与网络等(五)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善于利用老师的帮助以及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讨论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教师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这体现了资源管理学习策略中的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由此可选出B。麦继奇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