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的课程是( )
A 国家课程 B 学校课程 C 地方课程 D 拓展课程
2.中小学“双基”教学是指( )
A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B 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C 基本理论、基本素养 D 基本知识、基本情感
3.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称为( )
A 地方课程 B 学校课程 C 一级课程 D 研究课程
4.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的预期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
A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B 目标评价模式
C 过程评价模式 D CIPP评价模式
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以传授( )
A 直接经验为主 B 间接经验为主 C 生活知识为主 D 生产知识为主
-
答案及解析:
-
1.选B。【解析】学校课程(也叫校本课程),是指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本题选B。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地方课程,就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它方面的学习。
-
2.选A。【解析】“双基”通常是指学校教学内容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
3.选B。【解析】 学校课程又称为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实施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自己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地方课程是指地方政府根据国家课程政策和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等对人才的要求而制定的课程计划和开设的具体课程。一级课程是国家课程。
-
4.选A。【解析】 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斯克里文,认为评价应当注重的是课程的实际效果而不是预期效果,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专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目标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泰勒,这一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认为确定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其它所有步骤都是围绕目标而展开的。CIPP模式由斯塔弗尔比姆等学者提出来,认为评价不应局限在评定目标达到的程度,而应该是为课程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应改为课程的改革服务。因此应从背景、输入、过程、成果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这一评价体系考虑到影响课程计划的种种因素,可以弥补其他评价模式的不足,相对来说比较全面,但是实施过程比较复杂,难以被一般人掌握。
-
5.选B。【解析】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在:①认识的间接性。教学过程主要是学习已有的文化知识,而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原创性认识,区别于科学家的认识活动。②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③认识的教育性。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通过认识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通过认识也能发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④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区别于一般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