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员教育 江苏 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2017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科研错了?还是解读错了?
【 日期:2016/9/29 | 浏览次数:1179 】
科研错了?还是解读错了?
  小苏打“饿死”了癌细胞,一项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由媒体报道、经公众热转,迅速跳出专业领域的影响圈,被广泛知晓,并激起意料之外的强烈反响。
  心情急迫的候诊患者、铺天盖地的咨询电话,让医生挂起了“免战牌”;蠢蠢欲动的骗子,甚至借着热点炮制小苏打水;也有人追问:穷经皓首没有攻克的癌症难关,为何一夜间变得如此简单?喝苏打水治癌以前还是谣言,为何突然反转?不同群体的诉求各异,争议背后的真相却只有一个。
  专业人士解读,新疗法是在已有的介入治疗基础上注射苏打水,降低癌细胞利用葡萄糖的可能,从而有助于癌细胞死亡,并非一般概念上的“饿死”,更不是阻止癌症患者吃有营养的东西,让癌细胞“饿死”。研究者回应,新疗法只针对特定癌症,还需更多深入的研究试验,疗效才能稳定,才有推广价值。相关医院负责人说,使用“饿死癌细胞”的说法,初衷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科普,但当这一表述演化成媒体标题,传播效果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对科研成果进行通俗解读有必要,但“度”的把握需谨慎。力道把握不好,看似热闹实则浮躁,看似通俗实则娱乐,传播效果往往会走样变形。科学研究不是娱乐综艺,这是尊重科学的起码认知。媒体如此,受众如此,科学家也要如此。一个被娱乐化的科研成果,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认识偏差甚至行为偏差,喝下去的小苏打饿不死癌细胞,却可能害了病急乱投医的患者。
  科研是小众的事业,科普是大众的,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不能用大众绑架小众。怎么把科研成果变成科普知识,这是科学成果能否直接济世、科学思想能否启智的关键。
  在信息过载、鱼龙混杂的网络时代,媒体是科学与公众沟通的主桥梁,更要有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提升科学素养,既要把科学语言翻译成老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更要扛起科学精神的大旗,准确无误传播科学思想。而熟悉了快阅读、浅思考的受众,也不妨多些耐心点开全文,少落入“标题党”的陷阱;多一些自己的判断,少一些盲目的偏信。
电话: 400-025-7037,0510-81080696  地址: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18号金鼎广场19层C座(三阳广场站)
版权所有:无锡中员未来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网络支持:中国无忧互联    备案号:苏ICP备19047934号-1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