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改革从“探路试水”进入“全面突破”,为国家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扎扎实实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储备
近日,各大艺术院校陆续启动招生报名工作。几天前,由某报名APP故障引发美术专项考生报名难的问题,使得“艺考热”再次引起舆论关注。如何进一步规范考试流程、完善招录设计,倡导积极理性的备考观念、杜绝招生乱象、营造清朗的艺考环境,也成为家长与考生的普遍期待。
当前,文艺创作方面存在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与艺术人才培养“重专业、轻文化”有关。从培养端来看,部分艺术行业成名早、赚钱快,对艺考生文化课成绩要求相对较低,导致部分考生视艺考为进入高等学府的“绿色通道”或迅速成名的捷径,因而扎堆报考、突击报考等现象也就随之出现;由于高中教学与“艺考”不能有效衔接,一个巨大的艺考培训市场应运而生,但存在行业垄断、恶性竞争、干扰院校招考正常秩序等乱象,破坏了艺术类专业招生和培养的健康生态。
为此,教育部针对时弊,对症下药,连续几年对艺术类专业招生进行规范,规范专业考试,加强信息公开,改进投档模式,严格入校管理,完善优化招录程序。其中,尤以提高文化课成绩门槛和鼓励省级统考力度最大、受关注最多。不久前印发的《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基本要求》就为“省级统考”明确了时间表,给提高“文化课成绩”提出了要求,体现了教育部门分类指导的管理理念,释放了营造健康、理性的艺考环境,提升艺术生招收与培养质量的积极信号。
随着艺考改革红利不断释放,考生的获得感逐渐增强。一方面,通过加强省级统考、减少校考,减少学生赶考劳顿,改变以往艺考生拖着箱子四处奔波、八方转战的疲惫状态,同时通过省级统考为逐步推动平行志愿录取提供可能,从而最终提升考生的志愿满足率;另一方面,通过提升文化课门槛,重视考察考生艺术文化素养,着眼学科和学生的长远发展,强化艺术考试的专业性与严肃性。近年来,一大批院校主动放弃校考,认可省统考,提高文化成绩,再一次印证了改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应该说,相关改革举措直指“要害”,为规范艺考开出了系统药方,从招生、考试、录取等多环节、全链条入手,不仅让招生考试的制度设计本身更为优化,也有利于使与艺考有关的行业和产业更为健康理性。这不仅意味着以艺术类专业招生为代表的特殊类型招生的制度改革已渐渐从“探路试水”进入“全面突破”的新阶段,也从深层次为虚高的“艺考热”降温,为国家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扎扎实实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储备。
“艺术应当担负起哺育思想的责任”。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相信日益完善、规范的艺术类专业招生,会更多些理性、少些功利,早日回归本位。